Page 128 - 张家口政协
P. 128

教  育  春  秋




                                源县城,将原来的日军营房作为校舍。问及当地人,才知道我们
                                下榻的县招待所就是当年的营房即校舍。这时的冀察中学已有
                                六个班 300 名学生,有员工 60 多人。
                                    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是艰辛又是意料不到地迅速。8月15,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古城宣化解放后,冀察中学奉命随冀察
                                区机关迁宣化。师生们永远忘不了胜利的7天进军。
                                    从涞源出发,途经涞源县上庄,蔚县草沟堡、西合营、北
                                水泉,阳原县化稍营和宣化县深井等村镇,食宿于群众家中。
                                个人的行李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带,只有炊事用具和教学用品由
                                沿途群众帮助运送。平均每天行军 60 里左右。
                                    在当时,教育是服从和服务于战争的需要,办学有以下几
                                个特点:1、课程设置适应战争需要,除一般的文化基础课外,
                                还有政治、军事、劳动等应用课。2、教育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师生们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政策,开展社会调查,
                                参加抗日斗争。3、勤俭办校,努力开展大生产运动,解决学
                                校经费不足,增加个人收入。
                                    1945 年 9 月至 1946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察哈尔省
                                是全中国经济恢复和文化发展最有成效的地区。张家口市成为
                                晋察冀边区首府,宣化市是察哈尔省省会。进入宣化的冀察中
                                学改名察哈尔中学。由于扩大招生和接收原宣化中学的人员,
                                师生总数已超过 500 人。古老的宣化中学院又恢复了朗朗的读
                                书声。察哈尔中学发展教育,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受到社会各界
                                的好评。张家口中学校园直到 1946 年初才恢复使用。成立了直
                                属晋察冀边区文教委员会的张家口市中学。
                                    1946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被迫撤离张
                                家口和宣化。严酷的内战现实打断了宣化中学和张家口中学的




                                                          - 102 -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