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张家口政协
P. 138

教  育  春  秋




                                文示范;政治老师据说是资深党员,讲当时热门话题“苏军在
                                东北有没有问题。”一针见血,令人信服。有时还可以分成正反
                                两方辩论。伙食也是一律大灶,小米饭熬白菜,还有学生“伙
                                委”监管卫生与份量……处处透露着官兵一致的八路军作风,
                                让原来张市的师生特别像我这样从北平转学而来的新生,不但
                                从课本上而且从实际中体验到八路军作风——新型校风、学风
                                的象征,我虽是半路转学但很快便适应而且倍感舒畅了,学习
                                刻苦认真,自信不论政治与文化都不比北平差。当年7月,拿
                                到了纸质很粗糙但上方有毛主席、朱德司令头像的初中毕业证
                                书——我带着它又回北平,考进了当时因公费而几乎是十取一
                                的“市立高工”。

                                                 五一年,我请教育部长
                                               写了张中校牌、校徽……

                                    我在北平高工读了一年书,功课非常多而且深,但感到不
                                像自己原来想象的如巴黎高等工业学校那样,恰好又改校名搬
                                迁,于是在1951年春,我与另两位同学搞了点小名堂又跳
                                级考入张家口中学高三班,此时仍是大排行,因“高一、高二
                                班”已经毕业,只有高三班即高中毕业班以下的高五、高六、
                                高七班则相当高中二年级及一年级。我在高三班仅读了半年,
                                但收获极大,当时的物理曹老师、地理赵老师以及李瑛等多位
                                老师都为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都是教书育人的德艺双馨的
                                好榜样。
                                    有一次,齐校长说她在北京开会本想请位名人写个校名,
                                但太忙没机会……我立刻想到我可以试办此事,因在北京高工
                                时曾看到过毛主席为北京大学写的校徽原件,而始倡者仅是北



                                                          - 112 -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