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张家口政协
P. 178
沧 桑 看 云
杆上按上了电灯,才代替了这些煤油路灯。多年来,街边的煤油
灯一盏都没有丢失,也从来没有发生煤油灯被人偷走或损坏的事
情,因为路灯是给公众照明用的。宣化淳朴的民风,不干那些损
人利己的事,有的小孩在路灯下面嬉戏,大人都要叫他们离远
一点,以免损坏公物。由此可见,宣化人的风俗淳厚。
之二,清水泼街。在封建社会皇帝出宫外行,老百姓都要
“黄土铺地,清水泼街”表示欢迎,宣化一直有清水泼街这个
习俗。过去宣化从南关到钟楼底下,是一条铺着细砂的土马路,
宣化气候干燥少雨,为了防止马路上的尘土飞扬,影响环境卫
生,在每家商号和住户的门前,都设置一口“太平水缸”,里面
装满了清水,这口水缸一则是为了消防救火,有备无患,因为
那时宣化没有自来水,吃用都从水井中提水,为防止发生火灾
时措手不及,所以水缸上面写着“太平水缸”几个红漆大字。
另外,各街的街长每天早、午、晚三次上街吹哨,人们听到街
长的哨声,都纷纷出来用脸盆舀缸里的水往马路上泼,压住尘
土,保持环境卫生。长期以来成了习俗,只要听到街长的哨声,
商号和住户都上街泼水,而且泼得均匀,不露干的路面,没有
一户人家偷懒。
之三,夜不闭户的故事。过去宣化一家一户的居民,都是用
木板做的木门,没有铁门、防盗门这些现代化产品。木门上有一
个木制的门栓,里外都可以插,回家里把门栓一插,就等于把门
锁上了。出门上街时,把门栓从外面一拨,也不用上锁,放心地
走好了,不会有贼入户盗窃东西。有人来找敲敲门,叫几声,没
人回答就是主人不在家,待主人回来再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西行,在宣化住了三天,整个宣化城内鸡
不鸣,狗不叫,静悄悄地没一点声音,因此慈禧太后封宣化为
- 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