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3 - 张家口政协
P. 253

“文革”期间中学生活的回忆




                                时不时地检查垄子,挑你毛病,说你“猫盖屎”,锄不净,弄得
                                你精神上很沮丧。那时,劳动一天大人挣 10 分,开始给我记6
                                分,后增至8分。秋天来了,天高气爽,开始起山药、割谷子、
                                砍豆子、掰棒子。这些农活虽然也累,但不像锄地那样使人难
                                受。累了—天,吃个肚圆,倒觉着挺开心。至于什么前途呀、
                                理想呀,似乎都没想过。
                                      正当我从以全公社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报考初中而未被录取
                                的阴影中解脱之时,事情又发生了转折。10 月份,喜从天降,
                                县里决定在龙门所建一所农业中学。当时具体由李成刚老师负
                                责这项工作。李老师深入到户摸底调查,进行说服动员。招生范
                                围是 66、65 两届小学毕业回乡学生。入学手续是本人报名、大队
                                同意、学校录取。当时共招了 14 名学生,我是其中之一。10 月
                                11 日开学,上课占用龙门所完小的一间教室,共开设政治、语
                                文、数学、农业常识、音乐、体育六门课。政治课以讲授“老三
                                篇”为主,即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
                                恩》三篇文章。至今“老三篇”的许多章节,我还能脱口而出。
                                可见“毛泽东思想”在当时是何等的深入人心。语文、数学、
                                农业常识则有农中专用课本。农业常识,主要讲的是毛主席提
                                出的农业“八字宪法”。按要求农业中学半农半读,实际上学校
                                有活就停半天课,让学生劳动,活干完了就全天上课。而那些被
                                录取上了县里全日制中学的同学,由于参加文化大革命,根本就
                                没开课。后来,他们听说社办农中还能坚持上课,而且守家在地
                                不住校也省钱,于是在 1967 年夏秋之交,又纷纷转回龙门所社
                                中就读。龙门所社中学生陆续发展到 20 余名,师资也进一步得
                                到了充实。学校相继增设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多门课
                                程。不知不觉三年初中生活结束了。1969 年 7 月 15 日,我走出

                                                          - 227 -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