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9 - 张家口政协
P. 259

“文革”期间中学生活的回忆




                                校办学的金科玉律。
                                     我们那个班是全县惟一的一个高中班,那年共招了 48 名学
                                生。8 月 24 日学生报到。早上5点钟天刚亮,我就带着行李,
                                乘生产队的皮车,从龙门所出发了。中午11点多到了学校。
                                一进门,迎面走来一位中等个,光头顶,戴眼镜,看上去敦实
                                而慈祥的长者,帮我拿着东西,走进接待室,办理了入学手续。
                                日后才知道,这位长者就是学校的革委会主任刘广林老师。报
                                到后,安排了宿舍,每间房住 12 至 14 人。床是用木板钉的通
                                铺,就餐师生共用一个食堂。当时农业户学生也按城市居民搭
                                配粮种,每月有 30%的细粮,生活水平比家里要好些。每月伙
                                食费一般在 10 元左右。家住农村的孩子来县城读书,很不容易,
                                父母都是要节衣缩食的。
                                    当时教学活动强调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每天第一节课是“天
                                天读”,读的内容是毛主席的著作,读哪一篇有时由班里指定,
                                有时自己选定,要求有笔记、有心得、有体会。过一段,以小
                                组、班级召开学毛著讲用会,人人发言。同学之间说话都非常
                                谨慎,稍有闪失,就会上纲上线遭到批判。男女同学之间别说
                                是谈情说爱,就是关系暧昧也不行,一旦发现,那就是犯了“天
                                条”,大逆不道。先是个人做检查,然后小会、大会进行帮助,
                                直到把你搞的臭名远扬才肯罢休。生活中谁有点儿小过失,都
                                要先自省,狠斗“私”字一闪念。每学期学生的操行评语中,
                                都写着“政治突出”、“政治比较突出”的字样。
                                    当时刚复课闹革命,上文化课没有统—教材,教材由各科
                                老师根据上级精神,自己编写、打印,然后发给学生。政治课
                                主要讲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著作。语文课主
                                要讲毛主席诗词和“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 233 -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