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4 - 张家口政协
P. 274

史  海  存  真




                                败,第二部《播火记》写的是高蠡农民暴动直至“西安事变”,
                                第三部《战寇图》则着重写了“七七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
                                前两部出版了,《战寇图》还没有来得及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梁斌成了黑线人物,小说成了大毒草,这部手稿很可能是抄家
                                以后辗转到了报社的,你如果喜欢就拿去看吧,也可以学习学
                                习写作技巧。张瑞林听了编辑的话喜出望外,因为当时除了学
                                习材料,就是大批判文章,要看到一本小说还真是不容易,何
                                况看的还是一位自己敬仰的作家的手稿。回到军营,他一口气
                                把这部手稿读了三篇,对《红旗谱》三部曲有了更完整的认识,
                                但是当他去报社还书时,却找不到那位热心的编辑了,人们告
                                诉他,那位编辑是部队来“支左”的,已经完成任务回去了,
                                至于是哪个部队,就无人知道了。于是,这部手稿就成为张瑞
                                林的心爱之物和随身之物,无论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野
                                营拉练也没有放下过,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把书稿保存好。
                                直到 1978 年,他要复员了,才犹豫了一下:这部书稿是带回去
                                呢还是留到部队?芽他想,当时被批判过的一些“大毒草”又重
                                新出版了,据说《红旗谱》马上要再版,说不准,《战寇图》也
                                有可能出版,如果梁斌需要找来,就可以拿去修改,如果我带
                                回去,人家找不到我怎么办?芽于是,在临行的前一天,他郑重
                                地把书稿托付给战友李向前,让他妥善保管。
                                    从部队回来,张瑞林被安置到张家口市委办公室工作,
                                1979 年初的一天,他正在看报时,忽然发现,《人民日报》上
                                有一篇新华社记者马杰访作家梁斌的文章《拼将热血展红旗》,
                                文中记述了老作家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其中有一段话引起张
                                瑞林的注意:
                                    “当记者来到他的书房的时候,梁斌正戴着老花眼镜,埋




                                                          - 248 -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