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8 - 张家口政协
P. 298
史 海 存 真
1954 年 9 月 15 日,蔚县开始实行“棉布票证供应”。9 月
14 日,全县所有的供销部门,一律关门停止营业,县社派员前
往各地对库存棉布进行盘点。翌日便公布棉布凭票供应的决定。
时隔不久,便将河北省印制的布票发到群众手中。起初每人每
年发给布票七尺,群众一致反映全年的布票仅能做一件单衣,
无法添制衣服。后来又改为每人每年发给布票一丈二尺。最终
增加到每人每年发给布票一丈七尺三寸,群众在衣著上仍感到
紧缺。尤其是独身汉更难免捉襟见肘。人们不得不恢复往昔那
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观。棉布凭票
供应后,棉花和棉线也实行票证供应。蔚县属非产棉区,每人
每年供应棉花八两,凭票购买。每人供应棉线二支,凭证供应。
从 1956 年开始实行对绒衣、绒裤、褥单、线毯等物的凭票
供应政策。一条绒裤收布票六尺,一块线毯收布票一丈二尺,
使人望而却步。
在“票证年代”,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购物证”,凡购买煤
油、火柴、肥皂、食盐、碱面等均须持证购买。
然而,票证供应的物品,并非随时可买,往往是供销单位
何时进货何时卖。每当消息传开,群众纷纷排队购买,正是顺
口溜说的“票证腰里揣,见队赶快排”。每每为了买半斤煤油而
排队一小时,真令人啼笑皆非。
“大跃进”过后,各类物质资料更为紧缺,家居县城的非
农业人口,凭证购买蔬菜,由供销社菜组统一供应,每人每日
供应半斤,有啥菜供应啥菜。有时排队半小时,仅能买到半斤
辣椒,权作一日的蔬菜。
那个年代,白糖是稀缺物质,专供病号需用,欲购白糖须持
医生加盖公章的诊断书,或由机关单位出具的证明,方可从副
- 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