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6 - 张家口政协
P. 326
往 事 寻 踪
荡,立志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扎根农村一辈子的知青,
从县城出发,向插队的公社奔去。汽车到达样田公社我们几人就
下了。接着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行李又装上骡车。骡车前行带路,
我们在后面紧跟。走了 15 里,来到了我们落户的村庄——灰窑
子。
灰窑子位于样田公社驻地南部,傍着白河岸边,山深林密。
全村 25 户,90 余口人。有耕地 400 亩,其中四分之一的水田,
林坡较多。按当时的编制,叫“一层楼”大队,即大队下面不
再分设生产队。据县志记载,此村原有一座龙王庙,庙中有—
口清咸丰年间所铸的大钟,钟文上刻铸村名为德胜庄。因该地
有大量石灰石,早年有人在此烧过石灰,故称“灰窑子”。而今
德胜庄的美雅名称,已被人们忘掉。
我们这个知青点,县里共安排了 10 名学生,其中5男5女。
刘冰青是老高一的学生,其余9名都是稚气未脱的老初一的初
中生。进村后,社员们很稀罕,就像家里来了客人一样,嘘寒
问暖,帮着安顿住处。由于是从城里来的一帮年轻人,村民们
觉得很新奇,前来围观者众多。小孩子像过年—样跑来跑去凑
热闹。大姑娘、小媳妇带着红红绿绿的头巾,仨一群俩—伙的
面带微笑窃窃私语。村里的年轻小伙子,上点年龄的叔叔、大
伯也都相继见面,有的靠着墙角,在评头论足。
在村里吃的第一顿饭叫“忆苦饭”。是房东大娘按照村革委
会主任的旨意,特地为我们做的。“忆苦饭”由五种原料组成:
高粱面、玉米面、榆树皮、谷糠和苣苣菜。蒸出锅的面团,从
外观上看颜色发黑松散不太合拢,味觉上有点苦英英的发涩,
咀嚼后咽下时喉头发干。但大家还是心照不宣神情上表现着一
副十分虔诚的样子,各自填饱了肚子。
吃罢“忆苦饭”之后,接着便自己砍柴、自己挑水、自己做
- 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