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张家口政协
P. 36
烽 火 年 代
使平北抗日根据地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平北
根据地的建立,牵制了伪“蒙疆”、“满洲”及华北地区敌人相
当数量的主力部队。到1943年,平北根据地已建立了7个联合县,
抗日武装有了很大发展,我军正规部队和游击队经常在崇礼、宣
化和张家口地区打击敌人,配合地方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
平西地区是指位于北平以西、平绥铁路以南、平汉铁路之西
北,包括宛平、房山、涞水三县的大部及良乡、昌平、涿县、蔚县、
宣化、涿鹿、怀来、怀安、阳原的一部分。1938 年晋察冀军区邓华
支队挺进平西。在宛平县东斋堂村建立了平西第一个抗日民主
政府。随后,又连克怀来的矾山堡、蔚县的桃花堡和涞水的金水
口等日军据点,在涿鹿县的谢家堡建立了宣(化)涿(鹿)怀(来)
联合县。这一时期还建立了房(山)良(乡)涞(水)涿(县)和昌(平)
宛(平)联合县。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发展和壮大,引起日本
侵略军的恐慌,从 1939 年起就不断地对平西抗日根据地进行
“扫荡”。而平西根据地正是在粉碎敌人多次“扫荡”,并在主
动出击敌人的战斗中巩固和扩大的。1940 年 9 月宣涿怀县大队
同冀热察挺进军第九团参加了“百团大战”在涿鹿县境内的上
、下河战斗。这次战斗非常激烈,全歼日伪军百余人,有力的打击
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这时的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人口已达 30 余
万人。平西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为坚持冀东、开辟平北、创造冀
热察区大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巩固的前进阵地。
蔚县南山抗日根据地是在 1938 年在南山王喜洞建立的,
是张家口地区开辟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蔚县大南山,东西长
达 100 公里,南北纵深 30 公里,地势险恶,环境偏僻。南山根据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