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9 - 张家口政协
P. 379
茅盾关心青年作者的三封复函
作千头万绪,名目繁多,又无人接替,真不如安坐编辑室自在,
尽力量为您们多阅些来稿而独得其乐。您还年轻,来信批评自
然尖刻些,但对老朽而言,却是恰到好处。“良药苦口利于病”,
一剂良方足可使人反躬自省。我的确对全国广大青年作者做得
不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我国现时国力、教育经费俱不足,
现在办刊物、办学校是僧多粥少。办文学研究所、文学讲习所,
仅是沧海一粟,无济芸芸众生。但六亿大国总算是培养了数百位
青年作者,再加上诸大学、学院中文系人才,距理想目标,亦是
相差甚远。难得您一个中学生也怀此大志,实在是可敬可贺!不
过我不主张荒废学业去搞课余文学创作,去当中学生作家,学
苏联那样。竹笋要吃,毛笋也要吃。主次要分清,学生以学为主,
切不可喧宾夺主。写小说、写电影,当然是不限年龄的。譬如,
人的寿命长短,“黄泉路上无老小”。文学创作也是同样,择优录
用,唯才是用,不论年龄大小。姜是老的辣,人就不一定了。三
国时代,周瑜十四岁官拜大都督,统帅三军。不过纵是神童,天
才也要靠自己勤学苦练。李白倘不得“铁杵磨针”之悟,能吟诗
如流、名垂千古吗?古今中外皆是同理。人的智能高低、强弱,一
生下来就各异,但后天的变化则更重要。这就在于学会思索,经常
动脑筋想问题,寻求答案。人脑好比刀,越用越磨越聪明,反之,
不用、不磨,就会越钝。人凡事皆从不会到会。我赞成鲁迅先生
的观点,如同人刚开始学步一样,不学者,已长大也不会走。电
影剧本也一样,不学写,永不会写。丁玲、赵树理都认为您缺乏
生活经历,好高骛远。对您而言,虽是一剂难咽的苦药,不易接
纳,但我认为不无道理。短文取得成功,不见得长文就行。一部
电影剧本,一般十数万字,岂可轻藐?一般要改四、五遍,才
可出手。仅抄录需耗多少时间?什么事还是考虑周全些好!
- 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