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9 - 张家口政协
P. 409
一幅年画背后的故事
论文章。董辰生等六位部队美术工作者在《解放军报》上撰文
评论说:“这幅画,不用解释,主题思想明确易懂,可以说是用
画在说话,言简意赅。在画法上运用的是工笔重彩,线条流畅,
色彩谐调,恰似一首革命的抒情诗。”首都钢铁公司工人评论组
在《北京日报》一篇专门评论这幅作品的文章中写道:“……人
们从这幅画前走过,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社会主义制度
的热爱油然而生,会从心眼里喊出祖国万岁!”
北京铁路局报社当即召开全局美术通讯员会议,边看画展
并研讨这幅作品。北京人民出版社决定将这幅作品出版年画和
收入画册,铁路局领导决定,请出版社增印两万张,发向全局。
1981 年,在铁道部举办的全路二届美展中,《祖国处处有
亲人》获一等奖。
30 多年过去了,千千万万看到过这幅作品的广大观众,购
买、张贴过这张年画的人家,普不知道在这张年画的背后,还
有着一件件真实,感人的故事呢!
是的,这幅作品就是根据发生宣化的一件真实故事创作出
来的:
1971 年 3 月 28 日,寄住在沈阳外婆家的 5 岁女孩李曦浩
回宣化家找妈妈了。妈妈刘雅珍当时在宣化铁厂基建处工作。
因两地大人工作较忙,不能接送,舅舅决定让孩子托人带走。舅
妈在小曦浩的外衣胸前缝上了一块布条,上面写清了“发站”
和“到站”,以及两地家长姓名,住址。他们知道铁路规章规定:
身高 1.1 米以下的儿童是不允许单独旅行的,外婆一家出于对
我们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和人民军队的无限信任,舅舅领着小曦
浩,在沈阳火车站候车室里找到一位去北京出差的解放军战
士,这位战士一听,立即接受了这一光荣任务,舅舅还把几元零
- 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