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1 - 张家口政协
P. 411

一幅年画背后的故事




                                听了她动情、详细的叙述,看了她一直保存的战士来信和已经
                                7 岁、活跃可爱的小曦浩。
                                    含着激动的泪花,我们开始构思、构图。
                                    最初,我们打算用 8 幅连环画表现这一题材,之后改为 4
                                幅,最后浓缩到一幅,用一幅年画包容这一感人题材,难度是
                                较大的。
                                    第一张草图是在火车上,战士抱着孩子,人们热情地送来
                                食品、图书。第二张草图是小曦浩在火车座椅上,给大家唱
                                歌……
                                    两幅构图都被我们否定了。因为这类构图比较俗、比较平,
                                没有深度,没有意境。
                                    从沈阳到宣化,行程千余里,列车需运行 20 多小时,还要
                                在北京中转换车,小女孩肯定要在车上睡觉的。对!我们最后
                                选定,让小曦浩睡觉,战士用背包做枕头、列车员和旅客们还
                                来关爱着她。这就会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连小姑娘熟睡之后,
                                人们还这么关爱她,可想而知,在她醒来时,人们将是怎样地
                                更加热爱她、关心她了……
                                    当时我们的目标就是:这幅画能入选北京铁路分局的职工
                                业余美展就满足了。当初稿在北京铁路分局展出时,立即引起
                                北京市美展办公室的重视,画家朱介夫和北京市文化局副局
                                长、画家赵凤川等同志看后非常满意,认为这不是一般的“好
                                人好事”,而是在歌颂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当即确定为“重大
                                题材”。
                                    不久,北京市文化局、市美展办公室在北京站四楼大厅,召
                                开了一次全市专业、业余美术工作者参加的现场会,由包括
                                《祖国处处有亲人》在内的几幅重点作品的作者,在会上作构

                                                          - 385 -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