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5 - 张家口政协
P. 415
长城脚下民居群
右卫“东有张家口堡”。据说作为长城脚下的一个边堡,当时只
开东门和南门,后又开小北门。城墙先土筑后包砖,城墙外有
宽大的城壕,现存的北城壕以多层大石条垒砌,小北门宽仅2
米余,也全部以大石条券起,可见从始筑起张家口堡在塞北军
事防御体系中就具有十分险要的地位。明成化年间,在城堡的
东南“展筑关厢”,规模有所扩大。明万历年间,又在张家口堡
北约2公里长城大境口附近筑来远堡,与张家口堡南北相呼应,
于是又有上堡与下堡之说。由于期间蒙古族与明王朝修好,张
家口就成了蒙汉交流的枢纽,来远堡附近设有马市,成为远近
闻名的蒙汉茶马“互市之所”,城堡的功能于是逐步有所转变。
清顺治年,大境口开筑为门,这就是长城线上有名的大境门,
从此口内口外交通更为方便。雍正二年(公元 1724 年?雪设张
家口厅。《清史稿·地理志》记,直隶口北三厅:“张家口厅,
顺治初为张家口路,隶属宣府镇,康熙中置县丞,雍正二年改
理事厅。”“辖官地及察哈尔东翼镶黄一旗,西翼正黄半旗,并
口内蔚、保安二州,宣化、万全、怀安、西宁四县旗民。”“雍
正十年,与俄定恰克图约,为孔道。”随着内地汉族与蒙古以及
俄罗斯通商贸易的开展,张家口作为通往库伦(现乌兰巴托?
雪、俄罗斯恰克图等地的交通要道和马匹、皮毛以及茶、盐、
绸缎等货物的集散地和转运地,渐渐繁荣起来,皮毛加工业和
皮货贸易尤其驰名,是著名的“皮都”和“陆路商埠”,并开通
了号称北方丝绸之路的张库商道。乾隆年间,张家口又为察哈
尔都统驻地,军事、商业地位都同时有所提升。
大概在此先后,堡子里建筑格局逐渐形成。约以建于明代
的文昌阁(钟鼓楼,俗称四门洞?雪为中心,形成十字街,井然
有序地布置着以民居为主要类型的各类建筑。
- 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