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3 - 张家口政协
P. 433

新建八大景观巡礼




                                崇拜。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原是树的化
                                身。从我们祖先描绘的曲体弯身、有角有鳞、长爪雄劲龙的外形
                                与苍松、巨柏、古槐的外形来看多有相似之处。在我国许多名园
                                古刹高山就有不少以龙为名的树。如北京故宫御花园里有棵
                                柏树就称之为“龙树”。再如,天坛公园的九龙松、北京戒台寺的
                                卧龙松,泰山上的卧龙槐等都倍受游人青睐。明末清初的学者
                                顾炎武用热情洋溢的诗句“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说明树与龙有同样的灵性,在人们心中有同样的重要地位。不
                                独中国,把树奉为神明来崇拜还是世界性的现象。远在基督教
                                产生之前,欧洲大陆就有树的精灵(treecult)在游荡之说。
                                在基督教产生之后,把橄榄枝作为和平的征兆。橄榄树在《荷
                                马史诗》中是坚贞爱情的见证。佛教敬树更是举世共知,释迦
                                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结下了佛教与树共生共存的情结。由敬树
                                爱树到植树护树在我国同样源远流长。黄帝是植树的典范,相
                                传他在陕西省黄陵县亲手种植的柏树至今大有生机。自秦始皇
                                之后,流传不少帝王不仅倡导植树护树还对树钦封的传说。在
                                泰山有秦始皇钦封的“五大夫松”;在河南省登封市的嵩阳书院
                                有三棵树被汉武帝分别封为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唐太宗
                                颁旨“驿道栽柳树以荫行旅”形成全国植树的风气。孟浩然的
                                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可谓当时绿树成荫的写照。
                                清朝乾隆皇帝下诏植树,他还写了如何植树护堤的诗歌。至于
                                名将名人植树的记载更是广传佳话。清朝左宗棠在西北带领植
                                树有口皆碑,留下了左公柳之树名,形成了“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的景象。冯玉祥号召植树又护树同样名垂青
                                史,他坚决果断地说:“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新中国成立
                                后设立了全民性的植树节,在每年植树节之际,全国各地都要
                                                          - 407 -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