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7 - 张家口政协
P. 447
山 城 漫 笔
的。若追本溯源地讲,现在的古宏庙街却是早先的“孤魂庙街”。
不可同日而语是显而易见的。
而有过的经历也可以意味深长,在本城,那曾存在的庙宇,
使我们的感觉常常如此!
有资料表明,“庙”的历史非常久远。《诗经·大雅·绵》
便有“作庙翼翼”的记载。在西周祭祀制度里规定,根据阶层
的不同,设置宗庙的数量也不一样,“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
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庙,最早是人们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帝王的庙称“太庙”,
有官爵者的庙,称“家庙”。
说“庶人无庙”,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无论贫富是不可以拥
有属于自己的“家庙”的。但也有祭奠祖宗神位的地方,这个
地方,叫“祠”或“祠堂”,其实也就是一族一姓的庙堂,同时
又是封建专制政权的一个基层组织和行使宗法的场所。
“庙”,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反映着炎黄子孙对忠孝、信义、
烈士国殇、功臣先贤的缅怀与追念。庙中塑造的神,实际上就
是我们民族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由此看来,我们当初“孤魂庙街”上的那座“孤魂庙”,此
刻,倒是充满了人情味道,那些孤寂先去的、飘零而亡的,后
来被活着的人们,从精神上,或者用约定俗成的话讲,是从灵
魂上,安抚在这庙里,享受生前未曾有过,而在死后终于来临
的安闲。这是活着的人们,在奉献慷慨和怜悯的同时,也表现
着对自身未来的难以预料和眼前的惴惴不安。庙的功能此时已
大大扩展,当然还有更多的庙,如奶奶庙、关帝庙等等。
今天的古宏庙街,在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正以不断的
- 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