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2 - 张家口政协
P. 462
景 观 博 览
明代的戍边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传,朝廷在议定万全卫城地址时,曾选定坝上兴和(今
张北)一带。后有大臣提出异议,坝上筑城,无险可守,乃兵
家所忌,于安全不利。于是文武众臣一致认定,城堡建于坝下
得胜口处方为“背枕长垣(长城),面临洋水(洋河),左挹居
庸(今居庸关)之险,右拥云中(今大同)之固”的“万全之
策”。这就是“万全”卫城名的来历。
整个城堡坐北朝南,由于受地形限制(紧靠城东河),偏西
约 20 度。城西南角和东北角内缩,略显菱形。根据民国《县志》
记载:“此城周长六里三十步,高三丈六尺”。经实测(河北省
古建筑研究所):城墙东西长(以下肩石(根基)上皮为基准)
880.4 米,南北深 880.7 米,周长 3522.2 米(折合 7.04 里),高
12 米。城墙底宽四丈五尺,顶宽一丈七尺。城墙马道铺设一层
青砖,以防雨水渗漏。
城墙是军事斗争的产物,是一切防御措施的载体,所以城
墙上的附属建筑都体现服务战争这一思想。城门、瓮城、城楼、
角楼等附属建筑从不同角度构成一个完整的攻、防体系。
(一)城墙。城墙下肩石(根基)为五层毛石砌筑而成,
自上而下,毛石逐层加厚,高为 1.6 米。下肩收分约 21 厘米。
城墙墙体结构分二层:外层以砖包砌。外包部分为一顺一丁(城
砖规修:38×18×8.5 厘米),里包亦为一顺一丁:包砌砖内为
夯土层。据勘查(省古建所):上部约 7 层夯土,每层夯土厚约
20 厘米。下为砾石、碎砖层,厚约 15—18 厘米。再下又为夯
土、砾石相间。再下纯为夯土层。墙心夯土均为经过筛选的黄
土,质地纯净。经夯实后密实而坚固,且分层明显。
这座古城建筑很有讲究,有轿子城之说:它不开东、西门
- 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