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张家口政协
P. 74
烽 火 年 代
出/双手来,/迎接——自由!”
田间在延安仅仅呆了3天,就又急急忙忙返回晋察冀抗日
根据地,因为他是一名战士,战士一天也不能离开战场!立志
抗战到底,不赶跑日本鬼子绝不甘心,他依然手不离枪,身不
离笔。
1939年1月,天寒地冻,冷得要命,从小生长在南方
的田间,从未叫喊过苦,爬冰卧雪,跋山涉水,随西战团来到
晋察冀军区所在地蛟潭庄。西战团的到来,又给小山庄带来了
一股春风,一片热浪,驱逐着寒冷,昭示着美好的希望。一时
间,岩石上,树干上,农舍土墙上,无处不是诗,无处没有画,
为迎接街头诗运动一周年,他们又发起千首街头诗运动,并以
“战地社”之名创办了《诗建设》期刊,还与丹辉等人创办的
“铁流社”相聚,携手并进,创作一批反映人民斗争生活的鲜
活的诗,每个诗友为抗战做出新的贡献。在这里,田间自然是
个核心人物,他的诗给大家极大的鼓舞与鞭策。
1939年秋,田间调新华社晋察冀分社工作,任新华社
记者。他又以记者身份,纵情驰骋杀敌战场,经常到战斗的前
沿,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枪林弹雨中采访,往往不顾个人安危,
为一条新闻报道不怕牺牲的精神令人感动。是年11月初,田
间冒着风雪严寒,翻山越岭匆匆由晋察冀边区首府阜平郊外的
三将台赶往易县的黄土岭。此刻,黄土岭战斗刚刚结束,被日
本天皇誉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已被我军的炮弹炸死,
鬼子兵的尸首遍布荒野。杨成武将军对田间说:“你还是迟来了
一步,要么就有好戏看了!”杨司令谈笑风生,对抗战最后的胜
利充满了希望。后来田间在《马上取花》诗中写道:“正当十一
月初,/黄叶飘飘中,/将军开会回来,/骑马路过银坊。/街上/似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