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张家口政协
P. 112

时  代  变  迁




                                的确是燕山北麓得天独厚的美丽富饶河川,有洪水淤灌的肥沃旱
                                地,有旱涝保收的大片田园,有成片的花果树、葡萄园。优越的
                                自然条件世世代代养育着这里几万勤劳朴实的人民。谷物亩产量
                                可达 500-1000 斤;多种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的发展,都有着深
                                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妫水河里可捕鱼,河两岸有大片苇地,
                                胶质黄土,人们可从事织席、编筐、烧制砖瓦和盆、罐。靠近铁
                                路、公路两侧,可开店、搞装卸、跑运输、打短工,到处都有生
                                财致富之道。南北山上的果树林是“摇钱树”,中间河川是“聚宝
                                盆”。人们称赞怀来盆地是“塞北小江南”毫不为过。
                                    修建官厅水库,除了要淹没怀来 13 亩耕地、14744 亩果树
                                园和一座古老县城外,81 个村庄、1127l 户、49200 口人需要
                                搬迁。
                                    历史上,怀来县人口来源,除炎黄二帝在此征战后留传下的
                                部分后裔,大部分是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所以时至今日,
                                当地流传说:“要问老家哪里住,山西洪洞大槐树。”据《怀来县
                                志》康熙五十一年版本、地方志办公室《县志资料汇编》记载和
                                县档案馆现存的资料证实,由山西洪洞县分三次迁入怀来:明洪
                                武二十一年(1388 年)由洪洞迁入今古家窑乡一带 25 个村,永
                                乐元年(1403 年)迁入头堡 8 个村,永乐十三年(1415 年)迁
                                入上八里 10 个村。据桑园乡黄营村 73 岁老人王有富祖上留下的
                                家谱记载:祖先原为山西洪洞县王家湾人,他年轻时曾到过洪洞
                                县寻根问祖,当地人告诉他王家湾确有此地,“距县城二十华里,
                                该村是个大村”。
                                    回忆起五百年前的迁移,人们心里不能不想起当年长途跋涉
                                中留下的一句“解手”俗语的来历。据说,当时,老百姓都不愿
                                迁移,官府怕人们不愿迁移进行反抗,便采取欺骗手段,心生一

                                                           - 88 -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