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张家口政协
P. 128
时 代 变 迁
慢。解放后的几年,在人民政府保护和工商扶持业政策的指导下,
不但较大的饭馆兴隆,而且一批经营大众化的小吃店也适应了市场
需要纷纷开业。到 1953 年,宣化城关餐饮业已有饭馆 14 户 86 人,
小吃店 67 户 90 人。1955 年以前的餐饮业以私营为主,多为小本
经营。当时经营比较灵活,经营范围以面食、小吃和大路饭菜为主,
以价廉、实惠招徕顾客。朝阳楼等较有名气、技术设备较好的饭馆
均开展承包宴席业务。有时应顾客之约由掌灶师傅和徒弟带半成品
到顾客家中做“点菜”,行话叫“打外会”。有的把做好的饭菜送到
顾客指定的地点,行话叫“送外买”。1956 年,经过对私营工商业
“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贯彻实施,实行公私合营,当时有合
营饭馆 11 个,从业人员 162 人;合作饮食店 6 个,从业人员 100
人。这一时期,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各负盈亏,
经营方式以坐堂经营为主、摊贩经营为辅。1958 年成立饮食公司,
实行行业管理。此时正赶上大炼钢铁,饮食业提出了“生产到哪里
服务到哪里”的口号,许多餐饮点到车间、到工地服务,有的供应
夜宵,有的为进城农民代加工主副食。当时,在粮食供应上由于粮
种单调,面粉不足,只能粗粮细做,干稀搭配,分份出售。三年经
济困难时期,由于自然灾害,粮油、副食品供应短缺,饮食业经营
遇到很大困难。从 1960 年起,实行主食品凭粮票购买,限量卖份。
1963 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饮食业原材料供应不足的局面逐渐
缓解,餐饮业的饭菜品种有所恢复和增加,朝阳楼恢复了具有地方
风味的荞面饸饹。1965 年,根据“面向大众,适应消费者多种需要”
的经营方针,抓了企业经营类型,经营特色,企业经营得到改善,
群众生活比前几年方便了。到“文革”时期,又强调饭菜“大众化”
和“服务“自我化”。当时饭菜品种单调,大锅炒菜分份卖,风味
特点几乎消失,服务项目减少,饭馆门前形成顾客排队买牌,排队
- 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