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张家口政协
P. 135
胡秀德与悬空渠
秣”(1946 年曾担任村粮秣委员)的优秀农民代表——西坪村
人胡秀德。
我走进西、东坪村,只要一提起胡秀德的名字,村民们就
会对他大加赞扬。一位当年参加了修建悬空渠的村民对当时的
情况记忆犹新。他说,悬空渠通水以前,村里不但没有水浇地,
吃水也非常困难。全村仅有一口 12 丈深的饮水井,需要二人合
力才能绞上一桶水。由于打的粮食不够吃,每年需要国家调拨
6 万公斤的救济粮。姑娘们不愿嫁给西坪村,人们纷纷找地方
外迁。自从修通了悬空渠,西、东坪村的面貌才得到了改变,
两个村有 1300 多亩土地浇上了桑干河水。渠道通水以前每亩仅
产粮食 75 公斤,通水后增到 145 公斤,最高亩产达到了 408
公斤。西坪村 1956 年的粮食总产量比 1955 年增长了 35.5%,
达到了 32.3 万公斤,再也不吃救济粮了。不但粮食有增产,林
果也发展很快,还在渠道两岸植了一万多棵树。同时,还解决
了村民的吃水问题,村民们再也不用从 12 丈深的井里打水喝
了。一直到 1993 年村里打了机井,村民们才不再饮用悬空渠的
水。近年来,西、东坪人利用渠水大力发展种植业、林果业和
畜牧业。两村合办的养猪场,年饲养肉猪 700 余头,去年养猪
收入达 16 万元。新发展的 200 多亩果园,栽培有苹果、核桃、
杏、李等果树,年收入 60-70 万元。其中 60 余亩新品种核桃,
每斤售价 20 多元。种植的玉米等粮食作物,由于能用渠水及时
浇灌,亩产达到 1500-2000 斤,年年旱涝保收。
我又找到了胡秀德的三儿子胡登全,他向我讲述了当年修渠
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悬空渠全长 4 公里,仅石工段就长达 3
公里。当年修渠时,一些村民看到工程艰巨,担心白费力气,花
冤枉工,甚至有的村民放风说:“如果通不了水,就把胡秀德的头
-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