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张家口政协
P. 144

时  代  变  迁




                                托车开始进入家庭。
                                    总体上而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直至八十年代末期,是
                                传统人力、畜力交通工具和机动车辆并存的时期,机动车辆处于
                                发展阶段。当时,步行仍然是中短途出行的主要手段。干部蹲点
                                下乡或去县城、公社开会,一样需要步行。有的甚至为了赶路,
                                天不亮就顶着晨星出发。七十年代初期,为方便怀安南川几个公
                                社的干部到县城开会,县里购买了一辆机动大卡车,沿路接送进
                                县城开会干部。但那时候,公路质量差,遇风天刮得天昏地暗,
                                敞口卡车把干部拉到县城,都成“土耗子”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改变,对交通工具的需
                                要日益提出新要求。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结婚成家不再是“钢
                                笔一根,制服一身,媳妇一跟”的节俭状况,不仅流行“高级糕
                                点高级糖,身后跟着丈母娘”,更主要的是时兴男方为女方置办“三
                                大件”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时间,自行车成了最为时
                                尚的出行工具。且自行车品牌众多,有燕山、飞鸽、红旗、永久、
                                龙凤等。
                                    到 1985 年以后,两轮摩托车开始进入个别家庭,1988 年全
                                县两轮摩托车发展到 217 辆。进入九十年代后,摩托车逐步成为
                                新婚必备品,男、女年青人上班,出行已成时尚之物。因款式和
                                品牌繁多,男式、女式,大轮、小轮等形形色色。与此同时,小
                                轮车也开始在个别家庭拥有,不少富裕起来的人,外出办事,或
                                “租车”或“打的”。
                                    而且,在此期间,伴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惠民政策,
                                农民生产生活有了自主性。土地承包到户,大型胶轮车逐渐下降,
                                代之以小型胶轮车逐渐上升。直至今日,几乎每户农民都有一辆
                                以毛驴为畜力的小胶轮车,用于农事。多数时候,因为驴力气
                                小,若耕田所需,则两户农户合伙,用两头驴拉犁耕田。这种小

                                                          - 120 -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