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张家口政协
P. 161
顾家营村民生活的变化
麦,但因其不容易粉碎,价格又高,所以种植者把小麦出售,仅
留少量过年过节或待客时吃。那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人很
多,在青黄不接的月份,还有不少人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
解放后,有一段时间,玉米成了主食之一。玉米面价廉好做,
生产队时分口粮,百分之五十以上是玉米。它比红高梁可口,农
家基本上每天一顿。玉米面可以捏成窝窝头蒸熟了吃,可以拍成
锅饼子炕熟了吃(有人叫它老汉靠墙),还可以打成糊糊,压成
漏粉,烙成摊黄吃。农民到外地做活需要带干粮,多数都是玉米
面饼子。
70 年代,生产队引种墨麦,人们在加工厂粉碎后,自家食
用。其余年份,小麦粉成了稀缺物,每家仅有少量,留在过节时
吃或待客吃。
大米也是稀缺物。60 年代中后期,各生产队有少量种植,
每户能分到几斤大米。白面和大米在 80 年代渐渐多起来,90 年
代以来成了家常便饭。
当地有句俗话叫“吃饭是糕,杀人是刀”。糕是顾家营村农
民过年最喜欢的主食之一。凡有红白喜事,过年过节,雇人请客,
都要把糕摆上饭桌。糕有多种吃法:面新糕、煎糕、炸糕。这些
糕还分成有馅的和没馅的两种。做糕的粮食品种有黄米面糕、高
梁面糕、软谷面糕。高梁面糕又分成白高梁面糕和红高梁面糕。
小米是顾家营村的特产。它可以做成焖粥、捞饭、摊黄、窝
窝、米粉等食品,十分香甜。在大米稀缺的年代,有条件的家庭
早饭都是小米焖粥。
红小豆也是当地的特产。在解放前,红小豆面是农民的主要
面食品,农民常把红小豆、绿豆轧成面掺和在一起吃。解放后主
要用它焖粥、捞饭和熬稀粥,以调节生活。
- 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