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9 - 张家口政协
P. 279
发挥自身优势 增进两岸交流
立下了战功,最后辗转去了台湾,当上了美国、台湾、香港三家
报社的资深记者。
两岸同胞同祖同根,有着血浓于水的感情,舅舅在台湾无时
不深切地思念着家里的人。1988 年初,舅舅以香港记者的身份,
找到南京市公安局,从大量的户籍资料中查到我们已迁移到张家
口市,但不知道详细地址,最后又通过察哈尔同乡会找到了我,
因为我和李培适先生一直有书信交往。真像唐僧取经一样的艰
难,几经辗转我见到了我舅舅的名片。
我按着名片上的地址,写信寄到台湾,舅舅接到信后,迫不
急待地乘机回来看望我们。在宣化探亲期间,舅舅受到宣化区政
协、统战部、台办、工商联等有关领导的亲切接见,使他很受感
动。回到台湾之后,在 1990 年 5 月 10 日的《司法警民日报》上,
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塞外山城张家口》、《充满温馨与热闹》、
《值得投资与贸易》、《赴大陆投资双方都有利,中共欢迎业者具
体商谈》、《本报记者探亲访问,备受领导礼遇》、《宣化葡萄,享
誉内外》等 7 篇文章和 5 幅各位领导接见他的照片。舅舅把这张
报纸寄来宣化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张家口尚未对外开放,
能在台湾报纸上宣传张家口市的各方面情况,真是一件有意义的
大事。市台办还将这份报纸,复印了很多份,发送给有关领导。
还寄到省台办,汇报张家口市开展对台工作取得的业绩。
1991 年春天,舅舅再次回来探亲,市政协主席王昌汉、副
主席苗瑞华以及统战部、台办、市民革的领导亲切地接见了他,
下午到市毛纺厂、制革厂、市工商联等单位参观。回台之后,在
报纸上陆续发表了宣传毛纺厂、油漆厂的文章。昌汉主席会见时,
市民革副主委濮英俊同志也在座,他拜托我舅舅帮助办两件事:一
是市民革成立中山书画社,打算请陈立夫先生题写社名,请舅舅
- 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