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9 - 张家口政协
P. 439
我 家的婚 礼
济状况而言,根本难以实现。所以最多就是和同事们或是同学
们一起借这个机会,畅快淋漓地闹上一番已是足够。
接着,就是我的哥哥姐姐们,他们差不多都是 70 后,童年
不太富裕的生活让他们养成了勤俭持家的好习惯。虽然在他们
工作后没多久,张家口也淹没在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
生活开始一天天的充实起来,他们的婚礼却没有因此而发生太
多的变化。当然,这个时候人们结婚时虽然不很奢华,但一般
得有“三大件”或者“三转一响”,才算具备了结婚的基础。自
行车、缝纫机、手表,为三转,录音机,为一响。并非有了这
三样才能结婚,但结婚有这三样,可称得上较体面的婚礼。那
个年代,买到这些东西不容易,除经济原因外,往往需要通过
关系才能备齐。八十年代末,三转一响也不好使了,逐渐被电
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所替代。幸亏哥哥姐姐们都在城市里生
活,我在赤城龙关工作时,村里老人们给子女办婚礼时,除了
要有以上东西外,最重要的就是盖房子。子女要成家,首先要
和村委会协商解决宅基地的问题,然后买砖买瓦,雇佣人手,
有时候村里没有多余的地或者由于资金无法解决等原因,老人
们就在自家屋后重新修建几间正房作为孩子们的新居,而自己
则仍然住在昏暗破旧的老房子里。
张家口改革开放差不多是在九十年代中期,我记得我大姨
家的二姐结婚时,顺应当时的时代主题,找了个军人作了我的
姐夫。我大姨夫家里比较宽裕些,而这个时候,结婚也变成一件
能赚票子的事儿。家里在石油宾馆满满的请了四十多桌客,整整
热闹了两天多。那时候开始讲究结婚随礼送钱,关系越铁,送的
钱就越多,仿佛彼此的关系深厚与否只能用钱才能得到恰当的说
明。随礼送现金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我还记得我 2005 年刚
上班时,工资才 600 多块钱,可每个月总要有几个熟人或是同学
- 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