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张家口政协
P. 83

察北牧场创业散记




                                一些旗县、苏木起到了配种的辐射作用。比如在尚义县的土木
                                路设立了马匹配种站,康保、沽源、商都的一些农户都可在临
                                近的种站为马匹配种,察北牧场此举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
                                欢迎和称赞。
                                    单就马匹配种来说,每年 4 月出站,9 月回场,在外工作
                                达五六个月之长。每站配备 10 人,包括领队、技术员,全县设
                                站 6 个,共计 60 人。同时,每站派出种马 10 匹,都是从牧场
                                马厩中挑选最好的公马。
                                    春天出征大会隆重而热烈。场长的嘱咐,技术人员的表态,
                                工人的决心,家属的安顿,把牧场轰动了,他们的一个共同心
                                愿就是把优良种马贡献给张北县的广大农村。为解决一些技术
                                性的问题特别是防止马的近亲繁育,各站之间的种公马实行了
                                轮换制度。后来,为了方便工作,牧场决定从 1955 年起,配种
                                结束后人马不再返回总场,而固定在各站工作。至此,察北牧
                                场将设在张北县的六个配种站及派出的 60 名工作人员移交给
                                地方,这些同志又为张北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真正形成了
                                “星火燎原”之势。
                                    1951 年,张北县的一些农村在察北牧场无私的支援下,开始
                                了对当地体小力薄的蒙古马进行杂交改良,这一年共改良配种蒙
                                古马 2073 匹,受胎 505 匹,人们稀奇地说:“玻璃管管儿竟能育
                                出洋马驹”。这样揭开了育种“张北马”的序幕,迈出了改良蒙古
                                马的第一步。随着各方面的适应,全县马匹改良配种工作日臻完
                                善,配种技术和受胎率不断提高,“高蒙”杂种马的数量不断增加,
                                到 1958 年,张北县共培育改良马 13000 多匹,广泛用于拉车、
                                拉犁、骑乘。此马具有体型高、个头大、跑得快的优点,在遗传
                                性能上稳定,完全适应坝上生活环境。在 1958 年 8 月张北县举
                                                           - 59 -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