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张家口政协
P. 100
茶、烟酒、蒙靴鞍韂等,贸易盛极一时。当时德华洋行收货员是
“拉兹夫”;正翻译;是毕明齐,山东人;副翻译是孙享年。当
时蒙靴业最盛,大批向洋行交香牛皮,鞍杈皮韂等货物解放后,
在五十年代我市皮革社仍然生产过:出口香牛皮和皮韂(紫油单
塄方塄和黄油方韂片)经过外贸局订货向外蒙古出口。在三十年
代时期据任裕说:蒙靴铺和小作坊大小户有一百多户,日产蒙靴
四、五百双,加工费每双靴一元现洋(当时白面百斤二元左右,)
蒙靴一双售价四十七两纹银。当时对外蒙的贸易额是相当可观的
张家口的马鞍,皮韂畅销国内外,驰名全国主要原因是有第
一流的技术、工艺精细、质量高、品种全面、样式规格对路、供
应面广、深受蒙民欢迎。马鞍特点;是使用桦树杈做鞍桥。祟礼
县和蔚县山区桦树资原丰富。早年采购桦树杈(鞍桥)的人,著
名的有张金池,河北省深县人,他常年和山区农民打交道,专业
收买农民砍来的树杈,运到张家口来销售给鞍子作坊。为了使用
“干树杈”砍鞍杈,必须一年顶一年的储备树杈,才能干透没有
水分,保证质量。第二原因是:老艺人砍的马鞍幔道好,马背上
不幌动,不打马脊梁,胶缝严,不开膘。用桐油大漆油鞍子,不
掉油,不怕磨擦。马鞍梁头上贴皮子,以防潮湿。砍鞍子是特种
工艺,与做箱箱柜柜木工不同,砍鞍子工艺技术复杂用几年时间
也学不透。砍鞍艺术是:砍、钵、焊、挖、错、不用木锯。尤其
是镶鹿角鞍查,这种艺术更是特种技术,把整个鹿角用锯锯成二
尺长,四分宽的鹿角条,一般鞍工是难以办到的。现在能锯鹿角
条的技工不太多了。
鞍韂艺术学来是不易的,旧社会手工作坊是依靠徒工干活赚
钱。管吃饭,三年没工钱白干活。徒工们在那艰苦岁月里。学得
了真功实艺,成为能工巧匠,把技术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
另一种由蒙古库伦回来的鞍匠数人,开办东玉成鞍子铺,专
砍库伦式鞍杈,此种鞍杈是三圆,前后鞍桥圆,龙口圆,梁头圆,
北京鞍工能以仿造,这种鞍查很受骑马者的喜爱。可惜早已断庄,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