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张家口政协
P. 110

面。桥东基本是夫妻店,使用钢板磨加工玉米面,粮食换或转
                                价卖均可自便。产销面谈,屋里磨,门口摆摊卖。最大钢板为
                                12 时,日产几百斤,约有 23 家,集中在花园街,这些业主大
                                都是外乡人。
                                    1953 年 10 月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桥西的粮食业除旱磨外
                                普遍走上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桥东的粮食业和桥西的旱磨曾联
                                合召开会议,传达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并且征求转业意见。
                                    当场报名转干副业、服务业、干鲜果、马车社以及重操手
                                艺当瓦工等等,一周之后都按他们自报的行业获得批准,各得
                                其所。在党对私营企业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感召下,许多
                                代加工户也走上了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在劳资双方共同的努力
                                下,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促进了生产,鼓舞了积极经营的自
                                觉性。有的还增添了磨子、电炒锅等,扩大了生产能力,仅据
                                1955 年 37 户的生产情况统计,就为粮食局加工莜面 5,500 万
                                斤、玉米面 300 万斤、绿豆面 100 万斤,基本满足了市场供应。
                                    1956 年 1 月全国出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高潮,面粉业和其它
                                行业一样也实现了盼望已久的公私合营,进入了社会主义。经
                                过清产核资,公私合营粮食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三十七户
                                共计二十余万元,从业人员 420 余人,厂名定为张家口市公私
                                合营粮食加工厂,隶属于市工业局领导。1960 年又转属于市粮
                                食局,当年 10 月与张垣面粉厂合并为张家口面粉厂,转为国营。
                                1966 年又分为第一、第二两个面粉厂,合营人员大部份在二厂。
                                1981 年因迁建又合并为现在的张家口市面粉厂,在职的原工商
                                业者只剩有五人,其余绝大多数均已退休。
                                    此外与面粉业有贸易往来的是米面贩卖业,大都开设在闹市
                                街道。面粉业一般在背街道白家沟、元台子、永丰街等处,依靠
                                贩卖业推销。面铺让点利、垫点本,让他们维持经营,较大户有
                                杨业俊,字号不详,德和瑞李瑞芳、德生源、东康号、元兴、永
                                丰等。1953 年该行业转为粮食公司代销店,1956 年全行业公私合

                                                                                    - 105 -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