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张家口政协
P. 126

到部队慰问演出,她不分大小角色,情愿“一赶三”(一天演三
                                场戏)无论到农村还是矿山,她总是搬布景、抬衣箱、尽力帮
                                助舞台工作人员。1952 年国庆期间,王桂兰和翟翼、筱桂挑、
                                白科华、刘仙梅五同志,以察哈尔省戏曲观摩团代表的身份,
                                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会议期间,
                                王桂兰与参加大会的全体同志,幸福地听到敬爱的周总理关于
                                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报告。当时,她想一个字一个字地记
                                下总理的指示,但苦于没有文化,只好干着急。从那以后,她
                                努力学文化,自觉地向文化进军。1953 年 4 月 25 日,《张宣日
                                报》发表了王桂兰同志撰写的文章——《我要当一名人民的好
                                演员》。她用一颗赤诚的心,对党和人民诉说出“努力改造自己
                                的世界观,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
                                王桂兰在文化学习上的坚定信心。这位大字不识的艺人,能经
                                过努力学习去伏案疾书,来之多么不易,真可谓:字字笔下走,
                                行行心血流……。同年 4 月 30 日,王桂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
                                产党,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

                                                    五、精益求精


                                    多年来,王桂兰在艺术上勇于追求,不断改进程式动作,
                                使塑造的人物更加逼真,有血有肉。简单举个例子。建国初期,
                                郭汉城同志曾根据郭沫若在 1942 年编写的话剧剧本《屈原》,
                                改编为晋剧《复郢都》。王桂兰为了演好屈原这个角色,经过反
                                复揣摩,丰富地想象人物遭谗被逐后的特定性格,使“投江”
                                一场戏,演得很有活力。她上场时,眼神流露出深沉、忧愤的
                                情感,在长达五、六分钟的沉默呆站中,并没使观众感到冗长和
                                乏味。当屈原高举双手,高喊:“楚国—楚国—!”投向了汨罗江
                                中……时,台下观众,都为王桂兰扮演的伟大爱国主义者——屈
                                原,那种与邪恶势力誓不妥协和悲壮献身的精神所感动。1957 年

                                                                                    - 121 -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