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张家口政协
P. 130

艺术上的表现很稳重,从不哗众取宠。他的口齿伶俐,字口咬
                                得真。无论说什么书,都能把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线索分明,引人入胜。仅一部《薛刚反唐》就能说半年。
                                他的听众很多,几乎场场客满。
                                    赵文鹏晚年因为抽大烟败了家业,境况很是凄惨,大约病死
                                于 1939 年前后。老伴也在两年后去世。他的儿子不愿继承父业,
                                跑到二十九军当了兵。女儿赵玉洪早年给他弹弦,很出色。赵文
                                鹏死后,玉洪先是流落在烟花柳巷,后从良嫁人到了北京一带。

                                    张德贵:


                                    北京人。早年流落在北京的街头巷尾,靠说竹板书乞讨为
                                生。后来拜了当时在北京小有名气的评书艺人张承斌为师,改
                                说评书,起艺名“张德贵”,后到张家口说书谋生。
                                    没想到张德贵在张家口说评书还真叫响了!因为他有说竹
                                板书的基础,早已练就了一付好口才。说评书最讲究的功夫就
                                是“唇、舌、齿、牙、喉;摔、打、眉毛皱。”张德贵不但是京
                                韵京腔的纯正口音,而且他的嗓音爽利,嘡音脆亮,说起来“喷
                                口”足,从不拖泥带水。他尤其善于表演,也就是行话的“做
                                功”好。文生武旦、长短兵器、拳脚功夫,学什么象什么,说
                                什么,做什么,能于举手投足之间出奇制胜。他说书的特点是
                                “泼”,用行话讲是“说得卖力气”。一部书说起来,是轻重缓
                                急、舒徐从容,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满座人不由得屏息凝神,
                                洗耳恭听。他的面部表情也很丰富,嘴里说到哪儿,手势做到
                                哪儿,眼神便到哪儿。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思、恐、
                                惊、以及各种人物的不同表现,都被刻画得维妙维肖。
                                    张德贵当时在北市场刘兰波开的“刘家茶馆”说书,最拿
                                手的书目是《兰侠剑》。说这部书当时他挑头一号,每场听众都
                                有一百多人。

                                                                                    - 125 -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