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张家口政协
P. 132
崔正侠从 1925 年前后开始说书。他是个半路出家的“海青
腿”,说评书没有拜过师父,没有“门户”。在旧社会,说书艺
人没有门户,不但被同行歧视,而且还受排挤。但是,崔正侠
以自己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和聪慧,以及他对社会“知微
知显、知近知远、知风知字”的锐利观察和对评书艺术的刻苦
揣摩,融汇古今中外的正史掌故,野趣逸闻、诗词歌赋于评书
艺术的再创造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在张垣
众多的书迷中,赢得了备受敬重的一席,成为名噪张垣的评书
艺术家。直到解放以后,党和人民还给予了他极大的荣誉,推
选他为市政协委员。
崔正侠在张家口的评书艺人中,占了一“帅”。他慈眉善目,
长髯飘拂。修长的身躯配上合体的长衫,潇洒非凡,颇具学者
风度。
他说书的特点是“文”而“稳”。擅长说的书很多,拿手的
书目是《聊斋》。《聊斋》是一部被艺人们称为“文”的书。由
于这部书言简意赅,难于发挥,一般艺人说不住人。艺术修养
差一些或评书技巧掌握不当,便会失之油滑或枯燥无味。而崔
正侠说起《聊斋》来,却能凭着一把折扇,一方醒木,不慌不
忙地把听众引往一个个古老而神密的世界中去。他宏亮的嗓音,
抑扬的声调,灵活的表演,以及对《聊斋》故事中神狐精怪,
善美恶丑的众多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故事情节起伏风趣的描
述,都象磁铁一样吸引着几百个听众,使他们为故事中人物的
遭遇、境况而喜、而哀、而怒、而乐。更可贵的,是他把自己
的爱憎,也极分明地融进了评书艺术之中,恶则嫉如仇,善则
从如流,使听众能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崔正侠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说过很多旧书,什么《东
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水浒》、《两汉演义》等等,一经出
自他之口,便觉新意叠出,意味悠长,艺术表现确实不同凡响。
说书人常用的道具,扇子和醒木,拿在他的手中,显得格外
- 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