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张家口政协
P. 135
其人,书艺达到“理、味、趣、细、技”五者兼备,是个不可
多得的评书艺人。更可贵的,是他的台风正,艺术表现严肃认
真,每一场书都说得一丝不苟。因此张家口的老听众提起齐乐
天,都称赞说听他说书是一种艺术享受。
杨秀山:
河北荣城人,是一个流动的说西河大鼓的艺人,外号“杨
傻子”。在张家口呆的时间不太长,每年夏末来张,呆三、四个
月。随他来张的弦师是他的儿子,只会弹弦,不会唱,但弦子
弹得却很出色。
杨秀山是说书四大门之一的“清”门传人,是当时张家口
西河大鼓艺人中的佼佼者。唱西河大鼓与说评书不同。西河大
鼓有腔有调,有辙有韵,唱腔即与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乐亭
大鼓、北京单弦相类似,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有十三道大
辙、二道小辙,唱词必得合辙压韵,才能与弦配唱,否则不成
腔调板眼。它的调有大头板、紧五句、慢板、二板、二流水、
兰板等等,各种板的表现不尽相同。如大头板就是只哼其韵、
没唱词。这时就是耍弦子,看弦师的功夫了。弦师好,弦子弹
得韵味正,悠扬动听,听众也是一种享受。弦师一般,弹得腔
韵不入耳,观众会走掉一半!因此说大部长书的艺人,很少用
这个调。另外西河大鼓还有什么“海底捞月”、“一马三箭”、“小
反腔”等等,也是各有名堂。
杨秀山的西河大鼓,特点就在于他不仅唱得好,韵味正,
口白好,弦师好,而且他艺术表现不一般。他说书很活泼,动作、
表情都恰如其分。擅长说大枪杆书,如《杨金花夺印》。在说这
部书时,他把小金花校场比武的英武之气,飒爽英姿,描摹得活
灵活现!眼神、手势、身段动作,无一不象小英雄。说到扣人心
弦之处,书场上一、二百人凝神屏息,掉一枚针都能听见。
- 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