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张家口政协
P. 139
书中人物形象特点,他特地拜了当年桥西玉皇阁住庙和尚习武
练剑。因此,他说武侠书尤其吸引人,武功架势不同寻常。无
论是武丑,还是胡生,都学得活灵活现,学谁象谁。既符合人
物的性格、身份特点,又能把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
行话称之为“咬喋子”。
在漫长的作艺生涯中,柴天放把当时流传在说书艺人们中
的一首《西江月》牢记心头。其内容是:“世上生意甚多,唯独
说书难习,紧鼓慢板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嘹亮,
二要顿垛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象一台大戏”。他深知这首
词的份量,因此,他苦学不辍,技艺不断提高。到解放前后,
曾与崔正侠老先生齐名张垣曲坛,为书迷们所倾慕,所称道。
1980 年,柴天放因病逝世,只有六十岁。
葛福林:
涿县人,个子很高,相貌平平。是个西河大鼓艺人,弦师
是他的儿子,叫葛来武。弦子弹得不错,就是不会唱。
葛福林是柴天放的师父,他也爱说武侠一类的书。每年他
只在张家口呆二、三个月,说《大宋八义》这一部书。他说书
的表演功夫较深,真实而恰到好处。运字行腔清楚,口音纯正。
虽未经名师传授,却是正宗“梅门”弟子,因此在张垣过往艺
人中,颇受敬重。
田麻子:
真名不详,定兴人。个子不高,很胖,一脸大黑麻子,两只
黑豆眼,人送外号“田麻子”。在市内说书时间不长,大多在外
县转游,爱说《响马传》。他嗓音好,西河大鼓的韵调掌握得很
有分寸,运用得当。因他长得丑,但艺术表现独到而有特色,同
- 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