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张家口政协
P. 159
无仅有的刺梅、木瓜、丁香、垂柳、械树等,十字架在浓密的
树梢中若隐若现,整个院子里笼罩着一片神秘的宗教气氛,神
甫修女们从异国他乡来到这里。有的为了天主而一来不复返。
后院里,有两片墓地(西侧为男墓地,东侧为女墓地),砖砌的
方框里立着一座座石碑,上面刻着已升了天堂的人的名字。
作为分区堂的“三一堂”,开始所辖范围有张北县公会、二
泉井、石彭梁、黑麻胡、落花营子、大圪垯、台路沟;尚义县
的大苏计、半个碌碡、老虎山、六号;内蒙的大囫囵、高马素、
薛家洼、窑子沟、二十三号村、二道河等。后来,又将此大分
区划分成四个小分区,即南壕欠分区、工会分区、罗明沟分区、
二道河分区。南壕欠分区管辖五所小教堂、老虎山教堂、大苏
计教堂、还有窑子沟、二十三号、高马素教堂。这些小教堂是
先后陆续建成的,小教堂的所在地也是教务比较发达,教徒比
较集中的地区。
解放前,“三一堂”拥有土地八项多,主要分布在鸳鸯河南
二沟梁一带,全部租种给佃户,每年收取租子,在与教堂隔条
马路的东南部(现物资局、工业经理部院内),有面积约十五亩
左右的菜地专为教会生产食用菜。在河南岸,教会还栽了五、
六百亩杨树。到四十年代都已长成了材。1942 年,日本鬼子砍
去了大部分,用子建筑张北蒙公署,有些作了电话线杆。是日
本人强行砍伐,还是“三一堂”主动支援?不得而知。余下部
分解放后收归国有。58 年和 60 年,大部分被张北大县和商都
县分别采伐,如今几乎绝迹。另外,教会还在鸳鸯河北修了两
条共约二百米的护河坝,以防止河水北袭。因为一旦河水泛滥,
“首当其冲”的便是教会的菜地,进而便是“三一堂”。教堂还
自备小型发电机一台,供整个教会区照明用电。
天主教在尚义近百年,而“三一堂”的第一把手——本堂神
甫只是在解放以后才由中国人担任。过去统统为外国人(主要是
比利时或荷兰人)掌握。第一任中国本堂神甫为潘少卿(1949 年
- 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