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张家口政协
P. 175

他来下水救人。周振邦被请来了,他望着大河说:“我会的是稳
                                水箭子步,这样凶猛的洪水我下去也危险。”后来大伙想了办法,
                                用十二股大绳一头拴在周的腰中,一头拴在城垛口上,人们用
                                力拉住绳子,周振邦下到河里救人,就这样还救上来十多人,
                                多数都是妇女,因为她们有长发,容易抓住。
                                    洪水过后,东桥只剩几个残缺不全的石砌桥墩了。两扇东
                                城门一扇给刮到样田,一扇给刮到了后城。桥东头向北的一条
                                小街,原有的牛车房、猪羊店及小店铺被冲的一干二净,变成
                                了河湾。据当时县政府调查有户口可查的人就被河冲走死亡百
                                余口,临时过住客商被河冲的人及冲走的物资无法统计,所以
                                这场洪水灾害是相当严重。后来传成一顺口溜:洪水猛泛滥,
                                人民遭涂炭,人畜一起伤,东桥不见面。
                                    自民国十四年(1925 年)东桥被河刮以后,至 1942 年便
                                没有再修复,只在冬季搭一木便桥,维持通行,夏季拆除,只
                                好涉水通行。1942 年日寇侵占赤城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
                                略扩张;进行扫荡活动,修复了东桥,采用水泥基座,木排架
                                上垫砂石桥面,共三十孔,全长约四十八丈,东桥从此称作“东
                                龙桥。”由于施工粗糙,又处于战争年代,失修失养,桥面损坏,
                                桥基淤寒,至解放前夕,几乎不能通行,故人们戏称为“看桥”。
                                    解放后,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对东龙桥即着手进行修善,恢
                                复了车辆通行。到 1955 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赤城县人民政
                                府经省批准,在张家口地区公路局的技术帮助下,改建了东龙桥,
                                下部把原混凝土基座改建为轻型桥墩,上部木结构,仍用砂石铺
                                桥面,加了栏杆,汽车能安全通过。1983 年,赤城县委、县人民
                                政府决定为全县人民办五件好事,把彻底改建东龙桥列为其中首
                                件。在东龙桥施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
                                们的紧张劳动,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施工任务。一座崭新的
                                东龙桥出现在人们面前:水泥桥面,加出了人行道,设了钢管
                                护桥栏杆,桥下部的部分墩基进行了加固,下游加宽加固了滴水

                                                                                    - 170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