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张家口政协
P. 187
九百头。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劳动人民认真总结千百年
来在配种、饲养、使役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畜牧业得到了
发展。到一九六六年底,全县大牲畜发展到二万四千四百九十
三头,是一九四九年的二点七五倍,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
在大牲畜中,驴骡发展最快。一九六六年,全县骡子达五千五
百四十五头,是一九四九年一千一百头的五倍多。到一九八三
年,全县骡子达到一万零八百四十头,是一九四九年的九点八
倍。
解放前,阳原县所产骡子大部为马骡,即母马生产的骡子;
解放后,逐渐转向发展养驴业,以繁殖驴骡(即母驴生产的骡
子)为主,并把驴骡作为商品出售。从一九六○年以来累计出
售骡子二万多头。“阳原驴骡”具有体质坚强、易养龄长、能抗
病、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六十年代这里曾被确定为军骡产
地,使之为国防建设服务。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六年,交售军
骡二百二十六头,分别调往福建、束鹿等地服役,驴骡在该区
适应性很好。华北各地同样年复一年地到阳原县购买驴骡,已
成为华北大牲畜繁殖基地之一。
阳原县从事繁殖驴骡的专业配种户遍布中心产地,著名的
杨、郝、袁、耿四大家族专业配种户,代代相传,在长期实践
中积累了丰富的选育、饲养经验,对于提高“阳原驴骡”的品
种和体质起了重要作届用。的党十一三中全会以后,各级政府
和业务部门认真落实畜牧生产责任制,积极帮助专业配种户更
新种公驴、种公马,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新技术,为“阳原驴骡”
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四化建设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阳原县政府供稿)
- 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