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张家口政协
P. 69

飞同志党籍,并在给李培之同志作结论时说:“其丈夫是陈独秀
                                机会主义者,她划不清界线,建议给予警告处分”。列宁学院支
                                部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参加过十月革命的老布尔什维克、院长
                                基里桑诺娃指出:“他(指若飞同志)在我校学习期间表现很好。
                                根据我们了解,是个好同志。”若飞同志没有被开除党籍,但仍
                                受到严重警告处分。李培之同志对若飞同志所受的委屈想不通。
                                若飞同志开导她说:“共产党人应当是最坚强的人,这点事算不
                                了什么,真相一定会弄清楚的”。在若飞同志的教育影响下,李
                                培之与若飞同志一起以一个真正革命者的襟怀,泰然自若地经
                                受了这场考验。
                                    1931 年夏天,他们结束了在列宁学院的学习生活,若飞同
                                志被派到绥远工作,而李培之同志则被分配到洪湖革命根据地。
                                    李培之同志回国后,在洪湖一带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1932
                                年 11 月,她离洪湖到上海,这时,她才从别的同志那里得知,
                                王若飞同志回国后不久,于 1931 年秋天在包头被捕,最担心的
                                事情终于发生了。她焦急万分,但在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起来
                                的她并没有丝毫的消沉,她以更加积极工作的实际行动履行着
                                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者的神圣职责。
                                    1933 年,李培之同志也遭到逮捕,不久后获释出狱,但与
                                组织上失掉了联系。这期间,她只好靠教书和翻译一些稿子来维
                                持生活。后来,她接到王若飞从狱中托人给她带来的一封不平常
                                的书信,这封信是他用衬衣上撕下的一块白绸子写成的,信中写
                                道:“忘掉我,不要为我的牺牲而伤痛。”李培之同志读到这句话,
                                不禁心中一阵酸楚,她抑制着自己的感情读下去:“集中精力,
                                进行战斗,继续努力完成党的事业。要坚持真理,经得起各种各
                                样的考验。”“别了,我们在红旗下聚齐,又在红旗下分手,……
                                请你伸出双手,来迎接我们的胜利吧!”不知是过份的悲伤还是
                                由于坚定的信仰,李培之既没有流泪,也没有恸哭,若飞同志祟
                                高的革命气节,坚贞的情操鼓舞着她、激励着她,既然若飞同志

                                                                                     -64-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