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张家口政协
P. 92
从金、元、明、清这几个朝代看建都都在北京。那时的官
宦、府衙、马军,商贾和庶民除坐轿、坐车和乘船步行之外,
骑马是唯一的快速交通工具。所以说北京的鞍韂行业在金、元、
明、清这些时代,是一个兴隆茂盛的工商业体。北京也是鞍韂
技术精华工艺的发源地。
张家口是塞北重镇,工商巨埠。北邻蒙古草原,远通外蒙
库伦(现在乌兰巴托)西去绥远(现呼和浩特)包头、宁夏、
兰州、新疆等地。张家口是个牲畜皮毛商品转运必经之路,集
散之地,所以鞍韂行业供应牧业地区是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但
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北京的鞍韂行业,逐渐淘汰,促使北京的
鞍韂技术工人流散到张家口来。所以说,张家口的鞍韂技术由
何而来呢?是北京。
一、北京的鞍韂行业历史情况
(一)鞍韂门市:如:北京前门大街路西三间大门柜的永
庆鞍韂庄,专门承揽前朝官府和军阀时代的骑兵马队的大批鞍
具。该企业资产相当雄厚,是经营年限较长的老字号。东四牌
楼南大街的兴隆鞍韂铺,经营民族用品鞍韂为主。在三十年代
还存有紫檀木马鞍,鱼骨花马鞍,西藏马鞍。这个门市还经营
西藏产的
“氆氇”,南京“库锦”(做少数民服族装花边用)。德胜门外的
永胜部鞍子铺和德外的双盛永老杨家鞍子铺,他们专做满清时
代官衙所用的高级鞍韂和军阀时期的高档鞍具。热河都统汤玉
麟绰号汤二虎,由该号买了一对宋代“龙头马镫”售价七百多
银元。老杨家专门泡制“滚江皮条”,特制各式各样的皮嚼克、
皮笼头、前胸、后鞦等产品。据我学徒时所知,老杨八掌柜年
已八十多岁,仍在德胜门外鞍子铺勤劳干活。他善于创制新品
种。杨家祖辈数代经营鞍韂业,是河北省庆云县杨庄子人(回
族),其子孙来张家口和西北、东北开设鞍子铺的很多。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