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张家口政协
P. 94

掌柜是天兴和的徒工。8.马屉作坊:是家庭工业。都在德胜门
                                外,专门承揽大批“树棕屉”,专供各地鞍子铺,销售量大,是
                                家庭妇女们的针线活,物美价廉,每个屉价八角钱。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行业人员的衰老,市场销费的变化,北
                                京鞍韂行业逐渐自然淘汰,直至解放前仅存者廖廖无几。因而,
                                鞍行工人大部转向张家口来。

                                    二、关于张家口鞍韂行业的分布情况


                                    (一)朝阳洞街的老字号:三发涌鞍子铺,后一代老掌柜名
                                范贵。其子有五十多岁在张北县开鞍子铺。玉带桥的东升泰鞍子
                                铺,掌柜陈正功和晋泰元鞍铺老掌柜雷丰年巳八十六岁,仍经营
                                其业。后来的北京双盛永的后代人杨希章也在张开设双盛永鞍子
                                铺,杨佩环开复盛永鞍子铺,杨佩珍开通德永鞍子铺。老杨家后
                                辈人杨佩瑶和杨佩恩去绥远开设义盛德鞍子铺。(我兄梁玉树在
                                绥远义盛德学徒工)还有去东北长春的杨佩玺开永盛茂鞍子铺。
                                长春还有一家杨家鞍子铺。这些杨家鞍子铺师徒多是庆云、盐山、
                                阳信一带的回民。他们都有泡制“滚江皮条”做各种高级马装具
                                的技术。产品很受好骑马者的欢迎。所以,当时蔚县庄的老鞍子
                                铺东升泰等商店,因工艺落后,人员衰老而被淘汰息业。
                                    在三十年代前的旧中国,各地方爱好骑马的人很多,讲究
                                “压走马”,尤其东北军奉派骑兵最多。察哈尔都统“高二绝户”
                                高维岳爱骑好马,每天早起乘马,随从护兵马弃数十骑出大境
                                门外游玩。当时,“布韂全套马鞍”,每套八元五角。还有张北
                                县“夜猫张”张诚德的骑兵师,讲究骑好马用好鞍韂。以后调
                                来张家口任保安司令,后又调往河北省泊镇。日本投降后,张
                                诚德骑兵想返回坝上老巢,但在山西省偏关被我八路军击毙。
                                察北地方保商团袁福的骑兵马队,都爱好骑马和使用高级鞍韂,
                                都讲究鹿角条鞍杈,俗语:“买起马,置不起鞍”。赵承绶骑的是

                                                                                     -89-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