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张家口政协
P. 97

(四)张家口的花韂作坊:
                                    韂坊:专门承揽制革厂和鞍韂铺的皮韂加工缝皮边业务。三
                                十年代前张家口韂坊也有大小户数十家。其中,蔚县人张柱:花
                                韂大作坊,有几十个韂匠。还有长盛隆韂坊业主范三亭、河北吴
                                桥县人,该号工人有二、三十人。现在,有长盛隆最后代的徒工
                                张连山已是古稀之人了。缝花韂也是传统技术,花韂种类很多;
                                有单边、双边韂、有单塄四云、六云、双塄四、六云。三道塄四
                                云六云韂、有六云双塄麻花韂草龙韂、五福棒寿大小花韂,汉文
                                大小韂,等等花韂,这些工序是手工操作。如,挖皮花云子,压
                                皮塄边、用丝线缝云子边。花韂是蒙民最喜欢使用的马装具。制
                                做花韂云子和边,都用绿股子皮,黑股子皮,从全国来说,只有
                                河北省束鹿县辛集是唯一生产地,还有辛集的弓弦,狗皮鞭捎。
                                其原皮料用骡马,驴皮的后屁股上的皮子制做“股子皮”。质量
                                坚硬耐磨,这种股子皮早已断茬灭迹。股子皮是皮马韂和蒙靴生
                                产的主要副料,为了使皮靴和蒙靴使用寿命长,发展河北辛集制
                                革很有必要。现在用羊皮代替的现象应该改变。
                                    皮韂花边云子是用丝线手工缝,针码整齐美观,坚固耐磨,
                                若用缝纫机“扎”蒙民不太爱用。缝韂艺术用双针引线熟练快
                                速。但是,这种作坊工房简陋。靠窗户按装“木板大炕”白天
                                干活利用日光,夜晚干活,每人面前挂一个油灯。日常生活,
                                吃饭、睡觉休息,都是在这个“大木炕”上活动。每天要坐在
                                “马扎子”上干十几个小时的活,条件非常艰苦。1930 年以后,
                                因受外蒙影响,此行业也逐渐衰落、萧条,作坊倒闭。至 1956
                                年参加公私合营的仅有工人二十余人。
                                    (五)张家口马鞍副件作坊
                                    1.钻花马镫作坊(铁匠炉)专做熟铁马镫,巴掌镫、大头
                                镫、和尚头镫、转环镫。蒙民最喜欢用钻花马镫。这些铁炉还做
                                “蒙古火炉”和“狼夹子”,专门销售到蒙古地区去。现在,钻
                                花马镫消迹,钻花工人后继无人了。如景泰兰铜镫和“龙头马镫”,

                                                                                     -92-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